精神文明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大石窝镇“百姓乐园”乐百姓

发布日期:2016-03-26
大石窝镇“百姓乐园”乐百姓  

       大石窝镇精神文明建设推荐案例

       在大石窝镇中华石雕艺术园内活跃着这样一些老年人,他们吹、拉、弹、唱,表演京剧、河北梆子、现代戏曲,着实吸引了不少群众驻足观看,这就是被群众喻为的百姓戏园。石雕艺术园的优雅环境,表演者的专心演绎,悠扬的音律、铿锵的唱调,观众们的凝神专注,使整个环境和谐统一。大石窝镇在“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基层文化活动,以文明和谐形象迎接迎接八方宾客的到来。据了解,这个百姓小戏园是由石窝村几位喜好戏曲的老人于2004年发起,目前,已汇集了辛庄、北尚乐、镇江营、石窝等11个村的30余名戏曲爱好者,其中最高年龄的已有85岁,他们每周都要集合到中华石雕园进行表演,京剧《千露寺》、《盗玉马》,河北梆子《大蹬殿》、《辕门斩子》、《夜宿花亭》,现代戏曲《红灯记》、《智取威虎山》都是戏园戏迷的拿手好戏,精彩的唱段使群众看得入神凝心,深受群众好评。目前,他们已进行业余演出50场次。像这样即陶冶自身情躁又快乐群众的文化活动使百姓们找到了健康生活、文明和谐的真谛。

      随着百姓戏园的出现,辐射带动了南尚乐、辛庄、前石门等村逐渐覆盖了全镇24个村,文艺演出项目扩展到了秧歌、腰鼓等,这个群体已由百姓戏园演变成“百姓乐园”,深入群众喜爱。实施“三建四入”工程:

      三建即:一是每村建立一支演出队。从各村选派群众文艺骨干组成镇、村两级文艺宣传队,以文化活动场所为平台,到各村进行巡回演出并开展“秧歌大汇演”活动,以合唱、独唱、快板、舞蹈、诗朗诵等多种表演形式,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村题材文艺节目,向百姓介绍三个文明和新农村建设成果,激发群众干劲,营造欢乐、喜庆、和谐节日氛围。

      二是每村要建立文化科技大院、老年活动中心和健身广场,并发挥平台作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象棋、扑克牌、乒乓球、篮球等文体活动比赛和实用型劳动技能大比拼活动,增强群众合作意识,丰富百姓冬闲生活,营造“学知识、长技能、同奋斗、增合力”共建新农村的农村建设氛围,为节日添彩。

      三是要建立联系会。发挥镇域“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文化底蕴优势,组织镇内书画爱好者和中小学师生为百姓义务写春联、作年画并进行现场表演,调动群众学习书法,弘扬传统文化的积极性,由镇领导带头为农户送春联和“治家箴言”书法作品,将文化礼物送到百姓的家中。

      四入即:一是“文化入村”活动。发挥全镇文化宣传队作用,以“百姓戏园”、“秧歌队”、“腰鼓队”、“演唱组”为样板,通过群众自编、自演、自创的丰富节目,结合百姓戏园成立5周年,通过秧歌、歌舞、高跷、相声等形式,为百姓送去精彩文化节目,让群众在节日快乐之余品尝文化大餐,开展演出活动20余次,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营造和谐镇域环境。二是“文化入脑”活动。组织群众利用农村图书室、电教室、田间技术学校、成人学校等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致富本领。三是“文化入心”活动。开展“建设新家园、富裕大石窝”主题教育活动,每年结合市情、区情、镇情确定活动理念,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文化活动深入人心。四是“文化入户”活动。以水头、石窝、南尚乐等村为带动,开展以石雕艺术、书画艺术、民俗工艺品技艺等文化延伸活动,实现一村一品,家家有民间文化。            


版权所有: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政府  邮箱:dashiwozh@163.com